美国GDP疑云:-0.8%还是-2.5%?贸易逆差1620亿,关税完全反作用
美国经济将迎来一场关键审判——2025年第一季度GDP数据即将公布。
高盛预计经济萎缩0.8%,而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模型则给出了更悲观的-2.5%。
无论最终数字落在哪个区间,一个事实已无法回避:美国经济正滑向衰退。
更讽刺的是,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试图缩减贸易逆差,结果却适得其反——3月商品贸易逆差飙升至1620亿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
GDP预测分歧:数据失真还是真实衰退?
高盛与亚特兰大联储的预测差距高达1.7个百分点,但是,都认为美国1季度出现了经济衰退。
高盛认为,一季度GDP的疲软部分源于“抢进口”导致的贸易数据扭曲——企业赶在关税生效前疯狂囤货,进口激增27.5%,但这一行为本身并不代表真实需求。
高盛分析师指出,黄金进口的异常增长(1月达250亿美元)进一步夸大了逆差,而这类交易通常被排除在GDP计算之外。
因此,高盛坚持认为经济虽萎缩,但程度较轻(-0.8%),并预测下半年可能小幅复苏。
然而,亚特兰大联储的模型更关注消费与生产的全面疲软。
1月个人消费支出下降0.5%,2月零售销售意外下滑,3月达拉斯联储商业活动指数暴跌至-35.8,创2020年疫情以来最差水平。
这些数据指向一个更严峻的现实:关税恐慌只是表象,内需坍塌才是核心。
1620亿逆差创纪录:关税起了反作用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本意是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,但现实却成了“让逆差再次创纪录”。
3月商品贸易逆差激增至1620亿美元,同比暴涨31%,其中消费品进口暴增27.5%。
这种荒诞局面源于企业的恐慌性囤货——为规避未来可能高达125%的关税,零售商疯狂进口手机、电脑、药品,甚至提前锁定全年订单。
摩根士丹利测算,这种“抢跑”行为让一季度GDP被拖累近1.4个百分点。
更讽刺的是,关税并未保护本土产业,反而推高通胀、打击出口。
美国对华关税提高至125%,但中国反制措施让美国农产品、汽车出口受挫,3月商品出口仅增长1.2%。
高盛估算,仅原油关税一项就让美国家庭每年多承担220亿美元成本,汽油价格每加仑上涨7美分。
而随着5月新关税全面生效,逆差可能短暂收窄,但代价是供应链断裂和长期通胀固化。
Pantheon Economics警告,这种“自残式贸易政策”最终将把美国拖入衰退。
滞胀幽灵,重回上世纪70年代?
即便GDP数据好于预期,美国经济仍面临一个更顽固的敌人:滞胀。
高盛已将美国“硬着陆”概率上调至50%,预测2025年GDP增速仅0.5%,其中关税直接拖累近2个百分点。
不过,与上世纪70年代的十年滞胀不同,本轮滞涨的特点是“增长下行+核心通胀黏性”——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仍高达2.6%,而工资增速居高不下,形成“成本推动型通胀”循环。
特朗普关税壁垒人为制造“供应冲击”,全球产业链被迫重组,推升长期生产成本。
同时,2025年联邦赤字预计突破GDP的6%,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,抑制生产率。
美联储因此陷入两难——降息可能加剧通胀,加息则加速衰退。
CME利率期货显示,市场押注6月降息概率已达80%,全年或降息三次。
但前财长萨默斯警告,若通胀预期失控,美联储可能被迫“在衰退中加息”,重演1980年代的沃尔克时刻。
宣判来了:衰退交易还是政策转向?
无论今晚GDP数据落在-0.8%还是-2.5%,市场的反应可能殊途同归:衰退交易已成共识。
自3月初以来,外资已从美股撤出630亿美元,欧洲投资者更是抛售主力。
摩根大通发现,对冲基金的美股空头头寸升至2022年来最高,而黄金、国债等避险资产持续吸金。
唯一的不确定性来自政治——若GDP数据远逊预期,特朗普可能被迫暂缓加税,甚至推出刺激政策。
但历史表明,保护主义一旦启动,很难回头,特朗普真的会掉头吗?
PS:创作不易,既然看到了这里,请您顺便点个赞,点个关注。
